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全球性经济危机是不是已经开始了

ByteNews
2023-01-23 / 0 评论 / 2 点赞 / 7,096 阅读 / 2,883 字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3-01-23,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全球性经济危机是不是已经开始了?

每一次社会剧烈的贫富分化,带来的结果都是有效消费需求不足,最终的结果会让整个社会生产相对过剩。东西卖不出去,工人拿不到工资,经济陷入停滞和危机。这里我通过回顾经济危机的历史,讲一讲经济危机是怎么产生的。

贫富分化的难题

从古到今,不管在任何时代,社会运行的主线都是经济。多数社会问题本身也都是经济问题的延伸。其实国家从本质上看很像是一个公司。公司想要发展壮大,就需要能赚到钱。

有了利润以后,公司才能给员工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公司也是有钱以后,才能建设企业文化,让员工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公司福利待遇没跟上,企业文化建设也没跟上,员工就总想着跳槽,到外面去寻求美好生活。国家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如果经济水平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国民认同感就不够,也就总是想往更发达的国家跑。

很多事情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一样,但从经济角度看,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可以说利润和收入水平是一个公司发展的根本,经济繁荣则是国家发展富强的基础条件。不过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伴生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贫富分化程度不断扩大。而且这个趋势一旦开始,就基本不可逆,最终影响社会稳定。

人类社会认识到经济发展以后必然产生的贫富分化对社会稳定影响巨大之后,各种学者和经济学家就试图不断寻求可行的办法,以实现国家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结构长期稳定。回顾历史,所有人提出的办法都没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些学者和经济学家的思考和理论,最终也都倒在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道难题面前。

历史上,每个国家或者王朝的重生、强盛、衰退和毁灭,其实很大部分的原因都是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以前大家经常听到的所谓的三百年王朝周期律,说到底也是贫富分化和土地集聚问题。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总结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的时候曾经说过:过去中国在封建时代里,中华民族只要休养生息 70 年,就能击败视野中的大多数对手,然后开始加速向外扩张的过程,最后在土地集中和豪强争霸之中迎来动荡,最终走向衰败。

自由市场的贫富分化

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经济学,也被称作「古典自由主义」,在大萧条之前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占据了统治地位。这套经济学理论认为,国家只能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国家把企业交给市场就行,市场才是经济最好的调节手段。

为什么亚当·斯密觉得市场才是经济最好的调节手段呢?因为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最基础的假设就是人都是自利的。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每个人都会对参与经济活动获取利润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个体参与经济活动不被国家干预,每个人必然都想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国家只要提供自由的市场环境,让市场经济自由发展就可以了。每个人都发挥主观能动性赚到钱了,国家也就有钱、变得富强了。

他所说的,就是市场会用一双看不见的手调节每个人的利益,最终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让国家变得富强。亚当·斯密的这套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当时被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应用。一直到 1929 年大萧条发生之前,古典经济学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

不过亚当·斯密这套古典经济学理论里面,最矛盾的一点是:既然个人利益最大化是所有人的私心,在没有国家干预的背景下,大家都会不择手段赚钱。而没有干预的自由竞争,就会存在一个强者和弱者的问题。作为自由竞争中的强者,在这种情况下必定不断想出各种办法,试图从弱者那里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

马太效应之下,弱者永远是被剥削者,剩余价值必定是被强者瓜分。原因在于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商、判断力和执行力也天差地别,最终必定导致贫富分化不断拉大。我这么说可能很多人难以接受,然而这却是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

以前总有人觉得贫富分化不断拉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制度不公平导致的。然而即使起步条件一样,只要时间足够长,贫富分化依然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这是由于个体在智力、判断力和决策执行这些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办法,能够消除人和人之间的天赋和能力的差异。这种能力的差异在经济自由竞争的背景下,必定会体现在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上。最终的结果就是,钱会不断向有能力的人聚集。这也是贫富差距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扩大的原因,只能延缓,不能解决。

想要强行消除这种差异,就意味着国家需要介入干预。如果国家不介入干预,社会显然不会出现强者给弱者提供「免费午餐」的可能。因为从人性的角度看,大家都不是圣人,触动利益是一件比触动灵魂还要困难的事。

既然不存在让有能力的强者自愿为弱者提供免费午餐的可能,自然也就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所以最终市场和经济自由调节的结果,一定是强者切走的蛋糕越来越多,弱者得到的蛋糕越来越少。整个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的贫富分化也会越来越大,巨头垄断也会慢慢形成。

国家为什么要干预

自然界的竞争法则,是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动物如果活不下去,可以直接去死。但人类社会不是这样,因为人不像动物会选择默默等死,而是会选择反抗。这个道理就像大家同在一条船上,富人坐头等舱,穷人买得起站票。虽然站着的人不太舒服,但好歹也享受到了大船的红利。后面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坐头等舱的富人依然在头等舱,大量穷人却因连站票都买不起,要被踢下船了。那么这些将被踢下船的人,不会做等被踢下船然后被水淹死,而是会合力凿沉大船,让大家同归一尽,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王朝周期律。

所以国家出手干预,通过各种方式从富人那边拿钱,做转移支付补贴穷人,就成了维持社会稳定的必然。不过因为人性的自利性,多数经济学家一直不看好减缓贫富分化这件事。他们常说的一个理由是,这种国家人为干预违背了市场原则,非常影响经济效率。

学过经济学的应该都知道,经济学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开篇就讲了,最低工资对于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然而这些经济学家没考虑到的一点是每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减缓贫富分化,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补贴穷人,是必须做的事情。不然放任贫富分化无限扩大,就会造成社会撕裂和动荡。

如果只要效率,不要公平,选择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效率一定是最高的。然而这样做的结果,一定是社会因为剧烈的贫富分化,迅速陷入王朝周期律里的那种崩溃循环。这时候整个社会都得推倒重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高效率,一定就导致最后的没效率。

而且经历了自由竞争导致的剧烈社会贫富分化以及后面引发的大萧条和「二战」之后,西方国家发现,国家想办法减缓贫富分化,给底层注入购买力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创造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因为老百姓只有在有钱的情况下才能消费,没有市场需求,企业生产出来东西也卖不出去。

消费人群越大的情况下,需求才会越大。最终才能产生规模效应,进一步分摊成本、降低价格。企业有了规模效应不但成本降低了,还能赚到更多的钱,这些钱可以拿去搞研发和进行技术升级,从而实现良性循环。这一切发展的基础都是有足够的需求,也就是由所谓的购买力来驱动。

我们国家通过扶贫和转移支付的方式,不断给低收入人群注入购买力,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这本质上也是在提振内需。

2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