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浅析故宫修建的发展历史

ByteNews
2022-05-08 / 0 评论 / 0 点赞 / 8,203 阅读 / 4,405 字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2-05-15,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浅析故宫修建的发展历史

“紫禁城”是城中之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故宫一共修建了9999个宫殿。

其实根据目前中国故宫博物院 1973 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 90 多座,房屋有 980 间,共计 8704 间北京故宫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

在这座最豪华、最庞大的大院中,600 年时间里仅住过两个家族,一个是汉族姓朱,另一个是满族姓爱新觉罗。住在故宫的汉族朱氏创下了 276 年的江山,朱氏家族一直在辛苦工作着,建长城、建九边重镇、建故宫、建大典,最后辛勤劳动的成果让爱新觉罗家族掠夺而去。

营建都城从历史上看,一般王朝的都城都要建在国土的中央,明朝为何反而将都城建在边疆?这主要是由其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所决定的。对于中原民族来说,北京一直是北方的边塞之地,是与游牧民族发生摩擦的前沿阵地。一般朝代会选择远离北京的地方如洛阳、长安为都城,而明朝选择北京作为都城是由于其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

明朝建国初期的都城并不是在北京,而是在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其地理位置集高山、深水、平原于一身,如此佳境在历代都城中实属罕见。而明朝永乐皇帝弃南京迁北京实属舍本求末之举。南京自洪武到建文,中央集权组织机构已相当完备。

朱棣从北京南下夺取政权后,虽然杀了许多不肯投降的文武大臣,但闲言碎语、消极抵触大量存在。明朝的官吏与其他朝不同的一点就是傲骨长存,终明一朝死于廷杖的官吏是前赴后继,但没有人屈服。

因而朱棣即永乐皇帝决定远离是非之地,走为上策。朱棣在做皇帝前为燕王,长期在北京生活,北京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南方相别。可以说永乐皇帝的根基就在北京,只有在北京,他的皇位才能坐得稳。考虑到这一点,永乐在拿下南京后的永乐四年就开始营建北都,此后营建工程一直陆续不断地进行。经过 15 年的建设,北京故宫初具规模。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成功迁都于北京。

北京地处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战略位置重要。迁都前北京是北方的重要军事要塞,而迁都后,北京不但是军事中心,也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从明朝的发展看,北京一直作为军事前沿,成为蒙古、女真、汉人的必争之地。迁都北京后,明朝确实加强了北方的军事力量,建长城、九边重镇,屯兵百万。再加上朱棣本身就是马上皇帝,更利于出征作战。

另外,北京成为首都后,可以调动全国之力对付北元残余势力。因此,地处战略要冲的北京成为明的新都似乎是实际的和顺理成章的选择。但恰恰是由于明朝把都城作为军事要冲,而导致了明朝战乱不已。南京作为首都时,明朝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洪武、建文甚至永乐年间在南京时都是以发展经济为要务。

史载,明朝初期,国家征收的屯田籽粒,“洪武末年约五百余万石,而永乐年间已达二千三百四十五万零七百九十九石”而迁都北京后,发展军事成为明朝第一国事,自永乐至明终,这种格局始终未变。强大的军事要依靠经济作后盾,但再强的经济,如果是穷兵黩武,国势也会渐弱。

事实证明,迁都北京的明政府,不但筑长城、建九镇,还得花费大量财力继续营建都城。最后导致国力衰竭、国库空虚,当明朝再也无力驾驭这个国家的时候,就只能让别人来收拾残局了。紫禁城的特点纵观明朝对故宫的建设,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四年下令在北京修建宫殿,此后,营建工程相继进行,直至明朝末年。

除了一般维修外,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为永乐年间;第二期为明中期;第三期为嘉靖后期;第四期为明晚期。北京故宫历经四个时期 200 多年的建设,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与格局。故宫南北长 961 米,东西宽 753 米,占地 72 万平方米,周围城墙平均高 10 米。北京故宫也叫紫禁城。

紫禁城的名称和唐长安城的紫微宫一样,由天象而来。古代天文学家把北极星称为紫微星,紫微与太微、天市合称为三垣。紫微位于三垣中央,而且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人间的皇帝是天帝的儿子,天帝之子居住的皇宫就应该是紫微宫。故宫由于是皇帝的住所,哨岗林立、戒备森严,平时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平民百姓不用说进去,就是靠近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因而故宫是禁止常人出入的紫微宫,故宫也是一座宫城,所以人们称其为紫禁城。故宫建造融合了古代《易》学、《五行》、《天文学》思想。故宫在选址时先立华表以确定东西方向,再确定南北。故宫建筑坐北朝南,这和北半球的地理有关,南面有太阳。在北半球的建筑,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都是坐北朝南,采光好。

如果是坐南朝北,不但无光,而且还得抵御北方的寒风。故宫平面布局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中轴线上以太和殿为主体,向后有中和殿、保和殿,这是清代的称呼。明朝时称作“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这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位置。三殿的周边都用汉白玉围砌成台阶,如果从天空中俯瞰,可以看出一个巨大的“土”字。

根据五行说的理论,中央土在天下之中,是天子所居处。三大殿是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也称为“前朝”。太和殿电称“金銮殿”,是紫禁城所有殿中面积最大的一座,面积约 2380 多平方米,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自东向西有一长脊,前后两条斜行垂脊,构成五脊四坡的顶棚,在建筑术语上称为檐斗式。

从明朝开始,吊檐和屋檐成为封建王朝最高等级的宫殿形式。大柱 72 根,直径达 1 米,殿内有 72 根,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道家有洞天福地之说,洞天福地是道家仙境的一部分,福地就是得福之地。七十二根盘龙柱围绕御座,六取意钩陈六星,钩陈是星官名,钩陈六星都在紫宫里。《晋书》中有“北极天之枢,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因而“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说法,说明殿中间的雕龙宝座是在众星捧护之下。

太和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重华丽。皇宫的房顶多采用金黄色,柱门和窗壁等处多用赤红色。红色为火,火为光大,黄为土,土位于中央。红黄并用,表示皇帝居所至高无上,是天下的中心。檐梁多采用青蓝绿色等颜色,衬托石栏板和石阶为白玉色,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三大殿东有三座别宫,屋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是太子居住的。太子属青年,东方又属木,因而,这三所别宫称为青宫。

而与之对应的三大殿西面有一组白色建筑群,取意于五行之说的西方属金,因而建筑的颜色用白色。三大殿的正南方是午门。午也是正午的意思,每天的正午是一天中太阳最强的时刻。而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所以午门的颜色用红色。紫禁城北面的玄武门在北方,北方属水,颜色属黑。因而紫禁城的北墙漆成黑色与五行中的北方水位对应。除了前面讲的三垣之外,故宫还运用了四象之说,以神护城。

四象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也是四向即四个方向之意,每一个方向都有一个保护神。四象的位置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也就是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故宫的南门为正门,正门楼也称为五凤楼,凤即是朱雀,所以南门也称朱雀门。

唐长安城的南门就是这种称呼。所以在唐代长安城的南门外称为朱雀大街,到了明朝时南门称午门。北门叫玄武门。唐长安城的北门和明朝故宫的北门都叫玄武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长安城的北门。而故宫的玄武门到了清朝后为了避康熙的讳改称为神武门,因为康熙姓名是爱新觉罗玄烨。紫禁城的东门称为东华门,西门称为西华门。为何没称为青龙门和白虎门,历史上没有记载。

文献记载东华门称鬼门,是皇帝死后出梓棺的,所以称鬼门。皇帝是龙,如果叫青龙门,就成了死龙,所以不能叫,也许这是一种合理的解释。帝王宫殿始终是中国古生产力的杰出代表。因为高度的中央集权也意味着财力的高度集中,中央就可以使用最大的财力、人力和最高水平的技术用于建筑业。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诸如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元大都、明清北京故宫等宏伟建筑。

皇宫是帝王发布政令的统治中心和奢侈享受的住所。皇帝是九五之尊,因而皇帝的家也应该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建筑。既然是皇室,当然也要别尊卑、辨秩序。宫殿营造的指导思想是等级制度,是体现统治者权威与财富的象征,所以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一类建筑。中国历史上,除清朝外,每当新旧王朝更替时,新王朝总要对旧王朝的宫殿进行破坏。

政治上代表的是一种王朝更替,这也许是明清以前的宫室不能保留至今的缘故之一。但如果只从建筑上看,这也是新技术对旧技术的代替。比如商代的观天楼,如果保存至今的话,我们怎么看也看不出它是一座帝王用的建筑。因为那时不但没有瓦,连砖也没有,就是一个用石头和土堆起来的高台,因此,每一朝代的宫殿建筑都是应用当时的人力、物力,反映当时的科学技术,而创造出不同于前代的建筑文化。

可以说,各个时期官殿建筑乃是中国古代建筑水平和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它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性和典型性显然超越其他一切建筑而居于首要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宫殿的考古研究就是对当时生产力、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研究。从秦汉起,中国的考古学和历史学就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国历史自秦汉后就有了明确的记载,虽不能完全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但比起先秦前大都依靠考古资料来研究历史的局面,简直有天壤之别。因而从秦汉起的考古主要依靠文献资料的指导,用考古资料来佐证,用文献和考古一起来补充、完善历史学。同时,封建帝王时代的历史大都与城市有分不开的关系,城市代表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讲,城市的文明就是古代文明,而城市与墓葬又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秦汉以后我们对城市和墓葬的研究多于其他方面。对于明朝而言,明朝依靠南京、北京两大都城为南北中心,发展经济和军事,建立起强大的明王朝。因而终明一代,政治格局上有一大特征,就是虽然明朝自始至终都与北方民族政权相对峙,明中期后东南沿海又起倭害,可谓内忧外患。

但明朝享国 200 多年,在这么长的时期内,明朝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外交方面,“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它的政治、军事、文化给我们今天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其实,我们回头看看,清代以前,中国无论是在经济、科学、文化、军事、政治等方面,还是在国土疆域方面,都是世界一流的。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缘于此。而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两河流域文明,早在相当于中国战国晚期时就消失了。中国也是如此。近代中国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一个重要原因不是由于中国国情,而是由于四周虎视眈眈的野蛮情绪。

结语

中国的强大只会造福人类,如丝绸、瓷器、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些伟大创造,古代世界还将处于黑暗之中。这也使得世界各国又把目光聚焦在中国,让世界惊奇的是,中国有一条最坚强的脊梁,这个脊梁就是延绵不断的古文化。是文化的力量促进了中国现代的发展,也是文化而不是军事使得世界人民相信。

0

评论区